查看原文
其他

怎么识别造假的公司股票?

2016-06-03 证星财经

曾经我们追逐一只股票,百转千回、肝肠寸断。

 

  我们一生中,总有那么一只股票,以为它能让我们的梦飞翔,最终却让我们泪流满面。

 

  股海如戏,泪水的背后总有令我们无法穿越的迷雾。正如很热闹的《叶问3》,熙熙攘攘的背后是一张令人眼花缭乱的网,除了舞台上斑斓的油彩,空气中弥漫的全是钱的味道。我跟《叶问1》和《叶问2》的一位投资人聊天,问他们为啥不投《叶问3》,对方说,我一看快鹿集团的老板施建祥搞20-30亿的融资计划就觉得不靠谱,他弄那么多钱干嘛去?弄不好要出事的,我可不跟他们胡闹。

 

  胡闹吗?NO!动人的故事背后常常都是事故。很多人想买一张票去看《叶问3》,发现场场爆满,结果去现场一看,没人啊。《叶问3》的票房是2016年以来闹出的最大笑话,幽灵票砸也要砸出10亿的票房保证。花那么多钱包场了,怎么也要送出去几张啊,整个电影院空落落的,是不是太假了?更夸张的是幽灵票房背后,《叶问3》的票房奇迹不断。快鹿集团的施老板在电影的道路上跑的太快,都忘记脚下的路了。

 

  当人们迷幻在奇迹的数字之中时,数字的操控者正在欺骗我们的善良。《叶问3》背后是一堆的上市公司跟P2P什么的,一个恨不得把自己照片都印到电影海报上的人他是做电影的吗?很显然,炒股票玩金融衍生品才是他们想干的。再说了,拍个电影募集那么多钱干啥?现在广电总局都看不下去了,金融监管部门难道还真相信一个卖电线的能用金融衍生品去卖电影吗?

 

  A股的造假可谓千奇百怪,《叶问3》的票房造假只是升级版。上市公司看上去成了无辜的受害者,可真正的操盘者都是同一个控制人,造假换了招术。他们放大了人们善良的信用杠杆,他们试图用金融撬动一个美丽的财富故事,没想到最终好戏演砸了,一个涨停换来的是两个跌停。

 

  金蝉脱壳总会留下痕迹, A股的伤痕就从来没有断过,因为造假总是层出不穷。曾经湖南有一家上市公司,就是一个卖大米的,上市前邀请投行的人到公司谋划。投行的一帮人到公司转悠了一圈,大嘴一撇,说,你这个大米没有想象空间。老板是个土豪,不懂啊,像个小学生一样问:“怎么搞好呢?”

 

  投行的人大手一挥,指着工厂前面一片空地,说,你这个公司要包装,对,就在那里整几个大罐子就OK了。老板当时懵了,说这是什么概念?投行的人说:“生物工程循环经济啊。”好家伙,廉价的包装让发行价一下子就飙到每股25元,最高炒到38元。说白了就一卖大米的,没天理啊。当然,老板最后进去了。卖大米的、种花的、养王八扇贝的,农业水产各种税费优惠补贴,给了不少人造假的机会。

 

  巴菲特曾经说自己不投资搞不懂的高科技。高科技推动社会进步是功不可没,可老百姓对绝大多数高科技都是搞不懂,这就犹如一个奇幻的黑箱。在高科技的黑箱里,有很多公司自己都把故事讲不清楚,听上去很悬,所以他们最容易造假坑爹。现在很多人盲目地去炒高科技,巴菲特都不轻易下手,你是钱多还是学问大?盲目下手不担心被人坑爹吗?

 

  总有一只股票让我们泪流满面,寄予希望最终却让我们死亡。问题的关键是,造假的股票怎么才能识别呢?有一个小窍门,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如果他们的报告中工程老是挂账修不好,一条下水道都要修好几年;王八总是莫名其妙的跑路;应收账款总是收不回来;利润表中总是吹牛逼比同行能赚更多;市场环境没有巨变,公司业绩蹦极,而二级市场的股价坐火箭。碰到这些情况都要小心。

 

  回眸已是泪眼迷离,为啥我们总是被伤的伤痕累累?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乌鸡为啥总能穿上皇帝的新衣?因为乌鸡寄托了太多人的梦想。

上证综研

About Me

温馨提示:本订阅号所提供的信息、资料、图表及视频等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任何股票的收购、购买、认购、抛售或持有的邀约或意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